《金枝欲孽》四個癡心錯付的可憐人,最終不過都只能歎息離場罷了

车车 2021/05/09 檢舉 我要評論

《金枝欲孽》是一部很典型的女人劇,裡面的女人或有仇恨或有愛意,她們都是這樣的有血有肉的人物。

主角固然是如此,而重要的配角又何嘗不是這樣呢?雖然配角們的戲份比不過主角,但她們的表現依舊出色,依舊令人惋惜。

今天就來一起聊一下四個癡心錯付的女人 【寶嬋】X【香浮】X【皓雪】X【福雅】

【寶嬋】

皇后曾經說過:這個皇宮裡,聰明的人有很多,但是懂分寸的人卻不多。寶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。作為如妃手下的心腹,她真的很聰明。特別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當皇后藉故想害如妃腹中胎兒之時,寶嬋總是想盡辦法為如妃化解危機。這個聰明而又忠心的姑娘,只不過是想等日後出宮後,可以覓得一位如意郎君罷了。

只可惜,她碰見了孔武,這改變了這個可憐姑娘的命運。

她和他的第一次相遇是因為寶嬋要去孔武那邊查探關於玉瑩的消息。這一次,由於孔武的毒舌,給安茜留下了一個極其討厭的印象。但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碰巧,第二次相遇,孔武救了寶嬋。

寶嬋被毒蛇咬傷,孔武毫不猶豫幫忙吸出毒素,還背著受傷的寶嬋前往禦藥房治療。途中,因寶嬋急於小解,孔武的耐心感動了寶嬋。從此,這個傻姑娘便芳心暗許。

只可惜,這一段只是孽緣,只不過是寶嬋的癡心錯付罷了。

當聽到孔武需要錢的時候,一向精明的寶嬋頓時亂了方寸。她居然趁如妃淋浴時,遣走了身邊所有的奴才,以此來偷宮中物品轉賣賺錢。她更是在當晚就將贓物立刻轉交給孔武的兄弟陳爽。

她的確是很聰明,只不過這次她觸及到了底線。

如此耐不下性子,當晚自然就出事了。在出事後,受盡打罵的寶嬋已然難受,更受到了來自孔武的冷言冷語。原來一切,都是自己癡心妄想,癡情錯付罷了。偷運贓物是小事,但皇后有心借此事作為打擊如妃的武器才是大事。由此,寶嬋就無辜喪命了,她的主子如妃也因此受到牽連,從此近乎被打入冷宮。

如果她愛的人是陳爽,可憐的寶嬋命運會不會就不一樣呢?

她遠在家鄉的娘親若聽到此噩耗,該會有多傷心呢?

【香浮】

她是個聰明人,一眼便可看出任何人的心,她也是最冷靜的一個。懂得及時止損這點便是她在這四個女人當中,最具魅力的一個地方。當她明白,孫白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忘記宮裡面那個華貴人(玉瑩)時,她知道她應該放手。她的放手,不僅僅在於讓自己可以徹底死心,更是為了喚醒孫白颺:勸他要直視事實,更勸他要及時放手。

愛上一個永遠都不可能有結果的人,是徒勞無功的,甚至還會引火焚身,自取滅亡。

事實是,往日的那個侯佳玉瑩已然成為了高高在上的華貴人,這一切是玉瑩的選擇,更是孫白颺自己的選擇。他如今逃避這件已經發生的事是無補於事的。

香浮不願看到孫白颺一蹶不振,也不願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愛郎日夜思念其他的女子,更不願自己成為他愛人的替代品。她要讓孫白颺知道自己並非他逃避現實的救生圈,她這次寧願捨棄。

她知道,長痛不如短痛,孫白颺的眼光始終不會停留在自己身上。照顧孫白颺多年,他卻連她的臉上的特徵都不曾瞭解。她就知道,她不是孫大人的心上人。她只不過是他的一個可以聊天的知己罷了。

放手的那刻,很痛;但當傷口結疤後,或許就不會再那麼疼了吧!

【皓雪】

她是四個女人裡面最無辜的一個,若是可以重新選擇,不知道她會不會後悔。不過乖巧的她肯定說自己已經很滿足了。

當年孫白颺母親病重,為了「沖喜」,就將皓雪嫁給白颺作為妻房。因為白颺對皓雪沒有絲毫的男女情感,所以白颺不願與他親近,又因為皓雪是由白颺的父親為他挑選的,為了忤逆父親的一切,他也不願接近皓雪,甚至連家都沒回。

皓雪就這樣成為了可憐的犧牲品,但她沒有怨也沒有恨。依舊用心地打點家中一切大小事務;即使孫白颺不回家,她也依舊每晚會在書齋點燈,為的就是怕夫君突然回家時,沒有任何準備。

她還會時時替夫君保養家中的醫療工具,為的就是夫君一拿起來就能用得上;她會在孫白颺突然回家時,便喜笑顏開,熱情地聽從夫君的一切吩咐。細心如她,好脾氣如她,對感情如此卑微如她。這讓孫白颺都無法忍心去傷害這個女孩。

若孫白颺沒有愛上過玉瑩,憑藉皓雪的堅持,她有一天或許可以真正得到家中夫君的尊重,即使他對她沒有任何的愛。

但世界上沒有【如果】也沒有【若】。

最後那天在十裡坡上,皓雪大概等得很辛苦,很擔心吧。可惜,她要等的人永永遠遠都不能再回來了。

自此,她的苦等終究成了絕唱。或許你會說,她終於得到了解脫。但我想,對於她來說,她是痛苦的。她終究失去了生活希冀,她再也無法等到她的夫君回家了。

【福雅】

這個女人大概是整部劇裡最傻的人吧。她從小被徐公公加以管教訓練,進入皇宮為徐公公而活。本不知道什麼是愛情,當她遇上了孫白颺後,一切就改變了,她初次嘗試了愛情的滋味。

從此,她便一發不可收拾。她的命就搭在了孫白颺身上。她本可以繼續獲得錦衣玉食,接受別人的尊重奉承。但她為了孫白颺,她可以放棄。她甘願服毒,也只為能多見孫白颺一面而已。

孫白颺是一名太醫,亦是一名男子。要見他,總得需要一個理由。於是,她不要命地開始服毒,一點一滴滲入身體的每一處血液裡,以致於她患上了心㑧病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地她都需要以藥相伴。但福雅毫不在意,她知道這值得。

她從未將這份愛戀宣之於口,甚至她為孫白颺縫製大量襪子,卻只能以徐公公為藉口相贈。她知道自己並非孫白楊的良人。但她只要每月能夠見他一面,這就足矣了。

她為了他,也甘願退出。與爾淳一起讓孫白颺與玉瑩相見。大家只知道爾淳心中的痛,何時又有人關心過福雅呢?若福雅知道孫太醫與玉瑩曾在她的床榻上相擁而眠時,她的心又會有多痛。不過,我猜因為那支玉瑩遺漏的發簪,福雅肯定也已經知道了這殘忍的真相。

這麼多年,不爭也不搶,只默默地等了又等,盼孫太醫的來訪。猶豫再三,一次又一次地服下那要命的毒藥。她心裡說服著自己,這樣做很值得,這樣就已經足夠了。

在生命結束之際,她或許會很開心吧,是最愛的孫白颺和親妹妹爾淳陪伴在旁。與此同時,這份被自己隱藏多年的愛意終於有勇氣有機會告知孫白颺。

人們都說,在生命離去前的那一刹那,人們都開始會回憶往生,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。我想,福雅回想起來也是滿足的吧。至少,她遵循了自己的內心,選擇了一條自己想走的路,又怎會後悔?

她們終究沒能與自己的愛郎過上嚮往的生活。有些人自此失去了所有的希冀;有些人為自己的感情理智地畫上一個句號;還有些人以生命為代價結束一段癡迷。

一片癡心卻錯付了,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嚴重的。只盼下一輩子,她們能夠遇上一個配得上她們真心的人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